news Center
行業資訊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全站搜索
news Center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最近老有朋友問我:“20匹的冷庫,制冷劑得加多少?”這話聽著簡單,但真要答準了,得先掰扯清楚幾個關鍵點。今天不整虛的,直接上干貨,手把手教你算明白。
20匹壓縮機是冷庫的心臟,但制冷劑加多少,得看冷庫的“骨架”和“皮膚”。比如:
冷庫類型:是保鮮庫(-5℃到5℃)還是冷凍庫(-18℃以下)?溫度越低,制冷劑循環量越大。
管道長度:壓縮機到冷庫的銅管繞了十幾米還是幾十米?管子越長,系統里存的制冷劑越多。
保溫效果:庫板厚度、密封性咋樣?漏冷嚴重的話,制冷劑可能得“加班”循環,加注量得酌情上調。
市面上常用的制冷劑,比如R22、R404A、R507,脾氣不一樣,加注量差老遠。舉個例子:
R22:老式冷庫常見,20匹壓縮機大概需要8-10公斤。
R404A:環保型制冷劑,但“吃”得更多,可能得12-15公斤。
R507:和R404A差不多,但得看廠家給的參數表,別硬套公式。
重點:別混用!不同制冷劑的系統壓力、蒸發溫度差太多,亂加直接報廢壓縮機。
理論上有套計算方法:
查壓縮機銘牌上的“制冷量”(比如20匹≈55kW)。
找制冷劑的“單位容積制冷量”(比如R22是180-200kJ/m3)。
用公式:制冷劑質量 = 制冷量 ÷ 單位容積制冷量 × 系統容積。
但現實是,冷庫廠家一般不會給你“系統容積”這個數。這時候咋辦?
實操技巧:
新冷庫:按廠家建議值加,首次加注到80%,開機測試后再補滿。
舊冷庫:先抽真空,再按原系統量的85%-90%加,避免殘留雜質影響。
別信“一刀切”:網上說20匹冷庫一律加10公斤?純屬瞎扯!
別靠感覺加:加到壓縮機結霜就停手?結霜可能是蒸發器臟了,和制冷劑沒半毛錢關系。
別省檢測錢:加注前必須用壓力表、電子秤,光靠經驗遲早翻車。
說個數范圍:8-15公斤,具體得看冷庫類型、制冷劑型號、管道長短。要是嫌麻煩,直接找冷庫廠家要加注表,或者請專業師傅上門調試。
最后嘮一句:制冷劑不是越多越好,加多了反而讓壓縮機“累吐血”。寧可少加兩次,別一次灌到撐!
您可能好奇,為什么同樣是300平的冷庫,價格差異會這么大?上周剛給安徽某蔬菜合作社做完冷庫預算的李師傅,指著電腦屏幕上的...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