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知識分享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全站搜索
news Center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咱先說個實在的——茶葉冷庫這玩意兒,價格差得能讓人懷疑人生。便宜的每平方七八百,貴的能飆到兩千多,這中間的門道可比選茶還復雜。今天咱不整虛的,直接扒開價格表,手把手教你算清這筆賬。
冷庫造價不是拍腦袋定的,核心就三塊:保溫板、制冷設備、人工安裝。保溫板分聚氨酯和聚苯乙烯,前者保溫好但貴,后者便宜但容易吸潮。制冷設備更講究,進口壓縮機和國產的能差出30%的價,但別迷信進口貨,南方潮濕地區用國產的反而更抗造。
舉個例子,100平方的冷庫,保溫板用10公分聚氨酯彩鋼板,制冷選20匹谷輪壓縮機,加上人工和雜費,成本價大概在12萬到15萬之間。要是有人給你報8萬,趕緊跑——要么材料縮水,要么后期加錢。
綠茶、紅茶、普洱,對冷庫的要求天差地別。綠茶怕氧化,得配除濕機和氧氣調節系統;普洱要后發酵,濕度得卡在60%-70%。這些配置一加上,每平方至少多掏200塊。
再嘮個真實案例:有個茶商圖便宜,按普通冷藏庫標準建,結果存了半年的龍井喝著像草梗。后來拆了重做,多花了小十萬。所以說,茶葉冷庫不是冰箱,得按茶性“量體裁衣”。
問清“含稅價”還是“裸價”:有些商家報的是不含發票、不含運輸的裸價,后期加項能加到你懷疑人生。
盯死“平方單價”的算法:按建筑面積算還是按冷庫容積算?100平方的冷庫,按容積算能差出20%的錢。
要“設備清單”不要“套餐”:套餐里常混雜雜牌配件,單獨列清單才能比出性價比。
直接給結論——
基礎款(僅冷藏,無濕度控制):800-1200元/㎡
標準款(帶除濕、溫濕度記錄儀):1200-1800元/㎡
高端款(多溫區、智能監控):1800-2500元/㎡
但記住,價格只是參考,重點看配置。就像買茶,9.9包郵的能喝,但存茶的冷庫,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省。
最后嘮兩句:建冷庫別當甩手掌柜,多跑幾家現場看案例,摸一摸保溫板厚度,聽一聽設備噪音。畢竟,存茶是長期買賣,冷庫省下的錢,最后都得從茶品質里找補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