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知識分享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全站搜索
news Center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開篇先說個最基礎的:冷庫大小和機組功率可不是“拍腦袋”決定的。20立方聽起來不大,但選錯了機組,要么費電到肉疼,要么制冷跟不上,食材分分鐘翻車。咱們今天不繞彎子,直接上干貨,手把手教你算明白、選對型號。
冷庫需要的制冷量有個專業詞叫“負荷”,但咱們不用記術語。記住這個公式:
制冷量(W)= 體積(m3)× 溫度差(℃)× 系數
20立方冷庫,體積直接填20;
溫度差看你要凍多狠:比如從30℃降到-18℃,溫差就是48℃;
系數一般取110-150W/m3,保溫差就取高值,保溫好取低值。
舉個例子:20×48×130=124,800W,也就是約12.5匹的機組。但別急著下單,接著看第二步。
理論值是理論值,現實里得留余量。比如:
冷庫天天開門進貨?加20%余量;
所在地區夏天熱成火爐?再加10%-15%;
存的是凍肉還是蔬菜水果?凍肉需要更低溫度,耗能更大。
粗暴結論:20立方冷庫,日常用建議選15-20匹機組,保險又省心。
別迷信“進口標簽”:有些貼牌貨,核心部件和國產機同源,價格卻翻倍。
能效比是硬指標:同樣匹數,能效比高的機組,三年能省出一臺新機錢。
售后比參數重要:冷庫一趴窩,耽誤的可是真金白銀。優先選本地有服務點的品牌。
推薦清單(無廣,純經驗):
性價比黨:選國產“某雪”“某凌”,皮實耐造;
高端需求:日本“某阪”、德國“某盟”,貴但穩。
機組離墻太近:至少留30cm散熱空間,否則夏天直接“罷工”;
管道彎成麻花:銅管彎曲半徑不能小于5倍管徑,否則制冷劑流動卡殼;
不裝風幕機:頻繁開門的話,冷氣嘩嘩跑,機組累到“吐血”。
冷庫這行水不深,但坑多。20立方的機組選對了,每天省下的電費都夠喝杯奶茶。要是懶得算,直接套公式:體積×1.5≈適用匹數,再結合品牌和服務,基本不會翻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