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知識分享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全站搜索
news Center
共建智能冷鏈生態 為冷鏈未來賦能
老王頭兒的心疼事兒
上個月交電費,隔壁開水果店的老王差點蹦起來。“好家伙!我那10平米小冷庫,咋能吃了我快500塊電錢?跟吃電似的!”他拿著賬單,眉頭擰成個大疙瘩來找我嘮這事兒。確實,這么點地方,一個月費這么多電,擱誰也得撓頭。別急,老王這例子挺典型,咱今天就好好嘮嘮10平米冷庫那點“電”事兒,掰扯明白為啥費電,更要緊的是,咋樣能省點銀子。
這“胃口”咋這么大?
先別怪冷庫貪吃,關鍵得摸清它為啥這么費電。簡單想,冷庫不就是個不停制造冷氣的大冰箱嘛。想讓小小10平米空間一直保持零下十幾、二十度,甚至更低?壓縮機就是那“心臟”,得晝夜不停地干!它一啟動,嗡嗡嗡,電表就轉得飛快,這幾乎是電費單上最大頭的部分。再說那保溫層,要是用的材料差點意思或者年頭久了,保溫效果不行,外面的熱氣就老想往里頭鉆,壓縮機就得加班加點工作把它“打”出去,能不費電嗎?還有,冷庫門要是關不嚴實或者老開開關關,好家伙,里頭的冷氣呼呼往外跑,就跟錢往外飄一樣!更別說存的東西多少、溫度設得高低(想想-18℃和-25℃壓機干活強度肯定不一樣),這些全都影響“飯量”大小。
老王頭兒的賬單,咋算的賬?
咱拿老王的例子仔細拆解。他那冷庫,放水果蔬菜的,基本設在0℃到5℃。按他大概使用情況:一個普通10平中型冷庫(溫度-18℃那種比常溫貴店更費電),壓縮機功率大概1.5到2.5千瓦,保溫算中等吧。電費按1塊錢一度算(各地電價有差別,比如峰谷價更復雜點)。咱這么粗算:壓縮機它可不是一天24小時都在最高功率猛轉,有溫度達標它停、溫度上升它才啟動的過程(這叫開停機比)。綜合下來,如果這壓縮機平均一天實際工作個10到12小時,功率按2千瓦算:
每日耗電:2千瓦 × 10小時 = 20度
一月耗電(按30天):20度 × 30 = 600度
電費:600度 × 1元/度 = 600元左右
老王實際交了快500,說明他這個庫管理得還行?但也說明確實存在我們上面說的那些“吃電”點。
想省電錢?這三招真管用!
看到這里可能心里拔涼?別急!省電的門道多著呢,老王試過都說好使。
扎緊你的“錢袋子”:保溫密封是根本!
第一要緊!冷氣不漏,壓縮機就能少干活。老庫門膠條是不是硬化、破啦?趕緊換新的!關門得聽見‘噗’一聲那種嚴實感才行。保溫層板有破損?別猶豫,該補就補。庫門上掛個厚門簾,或者裝個風幕機(跟商場入口那種呼呼吹風的類似,能擋住開門時冷氣流失),這錢花得值,后面電費能給你省回來。這可是省錢的基礎。
學會讓機器“歇口氣”:溫度管理有竅門!
壓縮機老連軸轉會縮短壽命,關鍵還更費電!看看你那溫度設定,是必須那么低嗎?有的東西-18℃能存好,非設-25℃就沒必要,溫度高一點點,壓縮機壓力小好多!晚上沒生意或人少,是不是可以把溫度稍微調高1-2℃?或者利用峰谷電價政策(比如晚上電便宜),適當調整運行時間。定期清理蒸發器翅片上的霜,這層冰糊住了傳熱效果,機器吭哧吭哧干也不出活。這些都做到,機器輕松,電表也慢悠悠走。
開機就得管夠“飯”:進貨和擺放講方法!
你想想,冷庫最怕半空蕩蕩!東西多(合理堆放別擋住風口),整個‘冷量’維持起來反而更容易,壓縮機啟停次數能少點。相反,要是存貨少,空間就顯得大,壓縮機反而要更努力才能維持住低溫。再者,進貨也有講究,別一股腦把一堆熱乎乎的新鮮貨直接丟冷庫里!這等于給壓縮機上酷刑!先在外面通通風降降溫再進去。東西碼齊點,別擋住冷氣的循環風口,冷氣跑均勻了,機器更有效率。這叫聰明的用庫。
老王頭兒樂了!
老王聽勸,回去重點檢查了門封條(果然老化透風了),換了個新的;進貨也開始注意提前散散熱;東西也盡力碼滿點。這不,剛給我看了這月賬單,嘿,降了七八十塊錢!他算著賬:“換膠條那點錢,兩月電費就省出來了!以后真得勤檢查勤維護。” 你看,小改動,效果立竿見影。
您可能好奇,為什么同樣是300平的冷庫,價格差異會這么大?上周剛給安徽某蔬菜合作社做完冷庫預算的李師傅,指著電腦屏幕上的...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