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、南瓜適宜在10℃以上存放。
12、白菜、芹菜、洋蔥、胡蘿卜等的適宜存放溫度為0℃左右。
13、魚不宜在冷凍冷庫中存放太久,家用電冰箱的冷凍冷藏溫度一般為-15℃,最佳冰箱也只能達到-20℃,而水產品,尤其是魚類,在貯藏溫度未達到-30℃以下時,魚體組織就會發生脫水或其它變化,如鯽魚長時間冷凍,就容易出現魚體酸敗,肉質發生變化,不可食用。因此,冰箱中存放的魚,時間不宜太久。
14、面包:面包在烘烤過程中,面粉中的淀粉直鏈分部已經老化,這就是面包產生彈性和柔軟結構的原因。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,面包中的支鏈淀粉的直鏈部分慢慢締合,而使柔軟的面包逐漸變硬,這種現象叫“變陳”。“變陳”的速度與溫度有關。在低溫時(冷凍點以上)老化較快,而面包放冰箱中,變硬的程度來得更快。
15、中藥不宜放在冰箱里,藥材放入冰箱內,和其他食物混放時間一長,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藥材內,而且容易受潮,破壞了藥材的藥性,所以對一些貴重的藥材,如天麻、人參、鹿茸、黨參等,若需長期保存,可放在一個干凈的玻璃瓶內,然后投入適量用文火炒至暗黃的糯米,待晾涼后放入,將瓶蓋封嚴,擱置在陰涼通風處。
16、冷凍庫冷藏庫食品解凍后不宜再存放,從市場上買回來的冷凍食品,肉、魚、雞、鴨、蛋、速凍蔬菜等,一經解凍要盡快加工食用,不宜存放。如果存放時間太長,肉、魚、雞,鴨等會因為細菌和酶的活力恢復,不但能很快繁殖分解蛋白質引起變質,而且還能產生有毒的組胺物質,人吃了會引起食物中毒;冷凍蔬菜存放時間太長,不僅色變,營養損失,品質下降,而且也很容易腐爛變質,不能食用。冷庫冷凍的肉、魚、雞、鴨等冷凍時由于水分結晶的作用,其組織細胞便受到破壞,一經解凍,被破壞了的組織細胞中,會滲出大量的蛋白質,就成了細菌繁殖的養料。有實驗表明,將經冷凍1天的新鮮青花魚,放在30℃溫度下6小時,其腐敗速度要比鮮魚快1倍;將解凍的蛋黃放在18℃溫度下2小時,細菌數增加約2倍,經8小時,細菌數增加50倍以上;將冷凍的鮮雞蛋,放在0~15℃溫度下達10天以上,因經冷、熱溫度的變化時間太長,不但卵膜變松、蛋清稀薄,而且還發生粘殼、散黃,甚至霉變、發臭,不能食用;冷凍過的蔬菜,尤其是在熱天更不宜存放,否則綠葉蔬菜很快會變黃,維生素C也易被破壞。蔬菜放在20℃溫度下,比放在6~8℃的溫度下,維生素C的分解損失要多2倍。